close
學習型學校 念技術學院時, 主修的其中一個領域是組織管理, 於是, 就開始接觸Peter Senge提出的諸多理論, 看著看著, 對於Peter Senge的書, 就越來越感興趣, 從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實踐篇、變革之舞、到學習型學校。 學習型學校應該是一種持續不斷在學習與轉化的團體, 而這個團體學習的起點在團體成員個人、工作團隊、整體組織, 甚至也可能發生在與團體互動的社群中。 而學習是一種持續性、策略性運用的過程, 並與團體成員平日的工作相結合。 此種團體學習的結果, 將可導致團體成員知識、信念及行為的改變, 並可強化團體創新和成長的動力。 最近剛好在籌備啟智班畢旅的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 讓我更清楚的看見, 其實我們是一個學習型團隊。 我想, 一個學習型的團隊, 要能夠持續運作下去, 其實是需要有很多因素加以配合, 除了Peter Senge提出系統思考等的五項修煉之外, 以羅東國中特教團隊來說, 每個人都能夠做到: 「接納別人有機會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 「每個人都樂於廣泛學習,並加以分享」, 這兩個因素, 應該是讓這個學習型團隊可以一直蓬勃運作的主因。 負責籌辦的老師, 是我的實習指導老師, 那天, 她剛好有事要忙, 於是, 她要我把大家中午開會討論, 決定畢旅的三天流程, 整理一下, 然後要我有空稍微想想, 有沒有什麼事情要注意的, 就順便整理整理。 我承認辦活動是我的興趣, 也是我在學生時代的專業。 這件工作對我而言, 是輕而易舉的, 我沒花多大的心力, 也沒花太久的時間, 就把畢旅的活動給設計好, 以及很多關於畢旅需要注意的工作事項給整理好。 再次開會討論畢旅工作時, 所有的老師對於我所提出的畢旅活動設計, 沒有任何主觀的批評, 只有客觀的討論。 而且, 令我感動的是, 每一個老師, 甚至已經是很資深的老師們, 並沒有因為我只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實習生, 而對我所提出計劃有所貶低, 反而就我所提的活動計劃, 給予很多適切的建議。 雖然我在學生時代, 辦過數十個以上的活動, 我敢很自豪的說: 「辦活動是我的專業。」 但是, 畢竟時空環境的不同, 有一些事情得作調整, 或許我對畢旅活動的設計, 已經具有辦活動的專業水準, 但學校老師的這些提醒和建議, 讓我有很多的收穫。 另一方面, 我觀察到每個老師, 針對畢旅的活動內容, 或許都有自己的意見, 但是每個人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個人也都能接納別人的意見與自己不同。 尤其是看到, 大家在會議上面, 熱烈討論到底要讓學生練習搭火車? 還是搭遊覽車比較方便? 或許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 大家是互相尊重的, 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精神, 因為唯有尊重不同的意見, 每個人的意見才能充分表達, 這是對話機制的開端。 再者, 我還看到在一個團體中, 每個人都樂於去學習, 而這種學習力, 分享再結合, 所形成的力量, 是以相乘的方式累積。 當大家發現, 辦活動這方面的事, 我很在行, 負責交通工作的那位老師, 會來找我討論交通方面的工作﹔ 負責食宿工作的老師, 也會來找我討論﹔ 當然, 我不是萬能, 但是, 這也刺激了我, 得去尋求學習的管道, 或許是去請教別人, 或許是去找資料尋求解答。 我覺得, 一個團體裡, 大家都是樂於學習, 且可以相互分享, 絕對有助於學習型組織的發展。 (原載於2004.4.13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118期「心靈小棧───實習週記」專欄) 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118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